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爱游戏app官网入口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一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今天老师和想和大家一起来说说三国,同学们可将自己知道的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等和大家分享。

2、导入

话说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周瑜妒忌他的才干想借机陷害,于是就有了尽人皆知的三国故事——《草船借箭》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回顾旧知

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让我们先来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来陷害),经过是(诸葛亮巧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课文写谁借箭?(诸葛亮)相机板书

——读三国——

三、浏览全文。

你认为文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请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的意思是指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来决定策略。

四、品读感悟“神机妙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有着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和预见性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读课文5~9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小组学习)

汇报:

a、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那么这样的天气会不会是巧合呢?(当然不是)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b、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认为这个句子不够简练,直接改成:

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请同桌互读这两段话,说说你的理解。(学生交流,指名说)

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了如指掌,熟知天文。相机板书:知天文

怪不得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知天文让诸葛亮算准了大雾天,他又是如何巧妙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学生汇报:

a、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b、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c、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d、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20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为何要强调船头与船尾的方向呢,与返回时顺风顺水有关系吗?

(这样便于船身身均匀受箭,保持平衡,调转船头的时候,滚滚长江东逝水,返回时顺风顺水,速度更快,更能体现诸葛亮巧谋划,晓地理。)相机板书:晓地理

让我们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诸葛亮精彩的借箭过程。(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难怪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他算准了曹操不会派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学生汇报。

a、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料事如神,胸有成竹。

男女生读,小组读,师生读。

b、曹操果真如此,他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不让他们近前。”

从曹操的话中能感受到什么?(曹操生性多疑)

请大家在读这两段话,说说文中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

你还知道哪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相机板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不仅因为他了解曹操,还以为他了解谁?(鲁肃)鲁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c、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指名读)

哪一个词语最能体现鲁肃的性格特点?(果然)

“果然”一词不仅可以看出鲁肃忠厚老实,正直守信的性格特点,还能体现诸葛亮对鲁肃的了解,知道他不会把自己的计划告诉给周瑜,可见诸葛亮真的是懂人心。

相机板书:懂人心

诸葛亮不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懂人心,难怪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议三国——

五、拓展小结:

让我们重温草船借箭中的人物形象,谁来读读这些词语?与同桌说说词语与那个人物形象相匹配?

课堂活动,让词语对号入座。

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这就是草船借箭的结果。

回到文章的开头,周瑜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是草船借箭的起因,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首尾呼应,全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诸葛亮神机妙算,神在知天文,机在懂人心,妙在巧借箭,算在谋布局,天时、地利、人和,才能一举借箭成功,三国中草船借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更多的三国故事。

(课堂活动:三国故事大比拼)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他与生俱来的吗?当然不是,这源于他平时仔细观察,博览群书,他巧妙的用一个“借”,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化史上留下了不朽的杰作。

想要更多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推荐阅读《诸葛亮全传》和《三国演义》。

六、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诸葛亮全传》和《三国演义》。

2、继续搜集三国相关的谚语、歇后语等。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

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生:《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当时魏国刚刚打败蜀国,又派兵进攻吴国。于是,蜀、吴两国联手抵抗曹操。师: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谁能帮大家理顺一下人物关系?生:课文中有四个人物,曹操是魏国的首领,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而周瑜是吴国的都督,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师: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这才引出了这个故事。

二、新课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呀,文学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每个人物的塑造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让这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的。

(一)赏析重点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人物对话)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人物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隐去旁白)现在同桌一组,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边读边想: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再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读完后同桌把意见交流一下。(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揣摩人物心理,并启发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每句对话前加上提示语)师:大家都很聪明,能根据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下面我们加上提示语,再来读一下课文。(课件出示加有提示语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互评。)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周瑜、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步认识)但仅仅根据这一段的文字,我们还不能透彻的了解人物特点,下文中,还有一些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读一读,看你对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二)感悟

1、指名读一读描写周瑜的语言,总结出周瑜的性格特点是阴险狡诈。(板书:阴险狡诈)学生朗读。

2、再说说诸葛亮的语言。

(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感悟。(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计划,胸有成竹)你从鲁肃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样的人?(板书:忠厚老实)

(2)还有那处写了诸葛亮的语言?指名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老师发现,诸葛亮是笑着说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加个“笑”字呢?来,我们先齐读一遍。(齐读)你们觉得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

汇报:生(1):在笑曹操,是一种嘲笑。师:你说的真好,你来读一读,读出对曹操的嘲笑。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学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语言描写,并体会到他的谨慎多疑。)(板书:谨慎多疑)

生(2):在笑鲁肃,是一种友善的笑。你来读一读。

生(3):在笑周瑜,是一种胜利的笑。你来读一读。读出诸葛亮的自信。

小结:你看,诸葛亮说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赶出来兵,他真不敢出兵,说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带着鲁肃来取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话说,诸葛亮真是——(学生一起说: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条件同学们,诸葛亮他神机妙算,都算准了什么呢?生:他算准曹操不敢出兵、算准周瑜要加害他、算准鲁肃不能出卖他。师:也就是说诸葛亮他算准了人,这也是“识人心”(板书:识人心)但仅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吗?他还算准了什么?生:三天后有大雾。师:这是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生:回来时顺风顺水。师:这是他晓地理。(板书:晓地理)总结:是呀,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草船借箭才会成功。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诸葛亮?(有勇有谋、才智过人等)三、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还领略了古典名著的风采。其实,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400人,那里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老师希望课下,大家能以“走进三国”为主题,完成本周的积累,并把你积累到的知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周瑜----阴险狡诈诸葛亮----神机妙算(识人心知地理晓天气)曹操----谨慎多疑

鲁肃----忠厚老实

【课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为学生打开学习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学目标我就确定在“通过对人物对话的研读,感受名著中性格鲜活的人物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走进名著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教学时,针对高年级的阅读水平和训练重点,我主要引导孩子通过研读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再通过课后的延伸,达到让学生爱上名著的目的。虽然课堂还有许多遗憾,比如指导朗读还是不算到位,时空没掌握好等,但是,从学生那积极地参与教学上,从课后孩子们赛读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觉得,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看孩子们从课堂上收获到了什么,在老师的引领下受到了那些熏陶,掌握了什么能力。只要孩子们在那短短的。40分钟里参与了,收获了,就不失败。语文课堂就是充满遗憾的课堂,没有遗憾,又怎么有我们不断完善教学的动力呢!在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们会走向成熟。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1、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 ww w..net 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

一(1~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

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⑴ 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⑵ 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⑶ 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⑷ 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⑸ 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⑴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⑵ 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⑶ 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⑷ 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⑴ 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

“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⑵ 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⑴ 识曹操:

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⑵ 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重点: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要立军令状?在军队下的状书,不能做到就要受到军法处置。一是诸葛亮是为了顾全大局,二是诸葛知天天文、懂地理,已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可利用这一机会向曹操“借箭”,已“胸有成竹”。)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周瑜为什么高兴?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暗藏杀机,下了军令状完不成那就要受到军法制裁。)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出示: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四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道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草船借箭》所在单元的教材是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的。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统率。有效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制定一个准确地,跟课程目标相一致的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学习要求,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我将本课的三类目标制定如下:

a类目标:

1、会读课后10个二类生字,会写课后14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能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b类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分析事件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四个人物的文学形象。

2、能结合课文理解,进入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c类目标:

1、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2、知道文学人物区别与历史人物。

三、说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本课制定的三类教学目标,我是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

1、会读课后10个二类生字,会写课后14个生字,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试着用不同方法理解。

2、标画课文自然段,知道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3、查资料,了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

4、圈画文中人物的名字,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他给你留的印象。

四、说教学重难点:

立足教材特点和小学生认知的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所以“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教学的难点是“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了解人物的特点”。

五、学情分析:

尽管在选编课文的时候已经对故事进行了处理,但是,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清清楚楚地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比较容易,但是要真正透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不帮助孩子通过此关,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等于零,这就无法达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弘扬民族文化就更是一句空话了。

六、说教法:

语文教学也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让阅读教学变的清晰起来。

七、说学法: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读书、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八、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激趣导课

众所周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的第一板块,我就设置的一个悬念:“你知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其实只要你用心学习课文了,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能不能回答出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准备分三步完成。

1、在读书活动中,你都读过哪些书?

2、读书是有讲究的。然后出示“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话,问学生,知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3、顺理成章引出要学的课文——19、草船借箭。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

有效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学生的预习,设置这个环节,一方面是为了完成一些基础目标,另一方面也是督促学生养成一个扎扎实实预习的好习惯。

1、知道故事中的四个人物。

(1)说出故事中有几个人,都是谁?

(2)准确写出四个人物的名字。

一方面检测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四个名字中有两个生字,顺便也进行了检查,更重要的是为本课的教学核心—分析四个人物的形象做了一个准备。

2、通过看拼音写汉字的方法,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1)大屏幕出示课文梗概,凡是生字,一律用拼音表示。

(2)抽一个学生把屏幕上的文字读一遍,告诉学生,要把拼音换成汉字。学生写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问题,为后边指导做准备。

(3)对照屏幕对答案。

(4)评价,相机指导。

把课文浓缩,在语言环境中检测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

本篇课文比较长,对于其它几个预习作业,我会分解在后边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完成。

第三板块:理清课文层次,概括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

理清课文层次,在本课是一个基础性目标,不宜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完成。为了给学生一个铺垫,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可以引导一下学生:

草船借箭,你一定知道是谁向谁借箭的吧?打开课本,快速找出诸葛亮出发借箭,到借箭归来的段落。这样文章的中心段就提了出来。

诸葛亮为什么要向周瑜借箭?学生就会说出借箭的原因,顺势让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起因段就出来了。

这时课文已经被截成了四部分。再问其它段落写什么?水到渠成,理清了课文的层次。

2、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因为有了前面的理清层次这个环节,所以让学生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这里不会有困难。

第四板块:深入到课文第三部分(6—9自然段),从诸葛亮巧谋划、晓天文、懂地理三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是本文着力赞美的一个人物,感受诸葛亮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感受诸葛亮的形象时,可以借课文中周瑜的话引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形象,然后围绕“神机妙算”进行教学。

1、引出课文第三部分。

承接学生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追问:你觉得这件事中谁是最主要的人物?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也是一个预习作业。)课文中也有一个词,是用来评价他是一个什么样儿的人的,你知道是哪一个词语吗?“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你认为哪一部分课文最能直接反应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出课文第三部分。

2、抽生轮读这一部分课文,画诸葛亮指挥军士们的句子。一方面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进行检测,另一方面是为分析诸葛亮这个人物做准备。

3、讨论:诸葛亮为什么下这样的命令,他这样做有什么用意?

逐句进行研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

4、除此以外,还有哪个重要的因素是他借箭的保障?

通过分析写雾的句子,让学生感悟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

5、是不是诸葛亮巧谋划、懂地理,晓天文就能保证借箭的成功呢?你认为还需要什么?设置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第二课时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第五版块: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感受诸葛亮,还要感受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形象。这一板块几句是要以诸葛亮为主线,来感受每一个人物的形象,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弄清故事的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1)知道故事中几个人的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这是本课的预习作业,所以先让学生说,能说多少是多少,然后老师小结。

2、逐一分析人物形象。

还是要以诸葛亮为线来分析的。

a、你们说说,诸葛亮都了解谁?

b、从哪里看出来他了解周瑜?(本文刻画人物形象最明显的手法是通过语言来刻画人物。且文中人物都是绝顶聪明的高手,在对话的背后都有深藏的东西。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更是反映两人的特点,所以在这里要做重点分析,通过两个人的语言交锋,感受两个人物鲜明的形象。①边读边分析两个人的对话,感受诸葛亮和周瑜的形象。②学生分角色对话。)

c、从哪件事上可以看出来诸葛亮了解鲁肃这个人?鲁肃是周瑜的部下,又是周瑜派来监视他的,他怎么就敢向鲁肃借船呢?鲁肃做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哪一个词表明一切都在鲁肃的预料之中呢?(引导学生感受鲁肃的形象。)

d、其实在这件事上,诸葛亮还算对了一个人很重要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曹操)

出示第七自然段鲁肃和诸葛亮的对话。引导学生说出诸葛亮算定,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再问:曹操出来了吗?出示第8自然段曹操下令的句子,验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体会诸葛亮的“笑”。

“笑”的研读,可以丰富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进一步认识。

诸葛亮在笑谁,为什么笑?

学生交流,感情读。

4、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

(1)诸葛亮神机妙算轻松“借”到十万多支箭,难怪——出示最后一句话。

你说周瑜会服吗?那他还会做什么?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周瑜还会怎样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又会怎么应对呢?想不想知道?想知道怎么办?

(2)刚读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就变的这么聪明了,那要读两个故事,三个故事呢?现在知道为什么说“老不读三国了”吗?

既可以和开课照应,也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六板块:还原历史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希望通过学生的思考,来使学生“去蔽”。尤其是对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和周瑜的塑造,是按照作者的感情倾向来塑造的。重新认识周瑜让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只是“嫉妒”两字能概括的吗?这里面是否还有更深刻的两国利益的考虑。从而初步还学生一个“草船借箭”的真相。

由于本文是由小说改编的,作者“拥刘反曹”的倾向十分明显,对一定人物的塑造难免存在着“遮蔽”。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要让学生明确小说中人物塑造虚构的特点,对故事中几个人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文中的四个人物在你心里是怎样的形象?

2、这是小说,“七分实,三分虚。”这里有大量的细节和一些情节都是虚构的。事实上这些人物是怎么样的?

逐一还原人物历史面貌。

3、小结:阅读时要注意区分文学人物与历史人物。

八、说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让学生对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一目了然,对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是形象一目了然。

草船借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

巧谋划 通天文 晓地理 知人心

绳索连船 大雾漫天 顺风顺水 周瑜(阴险狡诈)

一字摆开 鲁肃(忠厚守信)

擂鼓呐喊 曹操(谨慎多疑)

调转船头

[设计理念]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紧扣教学目标,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束缚自己、规范自己,追求课堂的有效性。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读书、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读第2段,突破重点段

1、回忆课文内容及思路。

2、默读课文第3段,说说最感兴趣的内容。

3、分析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过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感而发

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重点内容。

(二)导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划出对话进行研读:理解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就要交战”(与造箭期限有关)

“用什么兵器最好”(引入圈套)

“这是公事”(要挟对方)

“军营里。.。.。.”(借军令进逼,暗示要立军令状) 主动探究

体会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指名读,同学评议。

3、分角色朗读对话。 朗读

欣赏

评价

促进

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课后小结。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 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处罚、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式课堂教学,检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从文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互相解决。

预习要求:

1、收集关于《三国演义》的有关资料,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

2、通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自主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对人物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学生简介收集的背景资料:

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二)引导质疑: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二、点拨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 学生归纳出: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文章主要写了“逼亮造箭、准备借箭、草船借箭、借箭成功”等内容。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1、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2、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3、讨论交流,在学生给课文加上提示之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这么加?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4、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1)听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填空:周瑜因为(           ),所以(            ),要诸葛亮(            ),而诸葛亮说(           ),并且和周瑜(           )。

2、各学习小组组织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

2、总结检测情况,作针对性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重点段落入手,引导学生叹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从文中归纳出借箭成功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自学质疑: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你们都 知道了什么?(学生回忆,老师小结,重点让学生说说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2、引导质疑

(1)初读了课文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读了很多遍。你们想知道是个什么问题吗?我暂时不告诉你们,请你们先仔细读课文,猜 猜我一直在思考的是个什么问题。看谁有水平,猜的准。

(2)学生自由读齐,思索。

(3)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是哪个问题困扰着老师?

(4)学生自由质疑。

(5)教师提出研究专题:

①我非常遗憾地大家,你们所提的问题都比较浅,那么,到底是哪个问题困扰着老师呢?

②小黑板出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都想了些什么?”

二、点拨新授:

(一)指导探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

师:反复读课文,认真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我建议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己先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后再互相交流,然后推荐一个代表小组汇报,其他同学准备补充。

(二)学生自由读文探究。

(三)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得很专心,可见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接下来我们请各小组派代表来汇报一下自己组的学习成果。汇报时可按这样的规则:我认为诸葛亮在跟 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        ),我的根据是(       ),然后再具体地说一说你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想到这一点的。

学生交流汇报

1、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根据“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    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师: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师: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师: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师: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2、他算好了人。

(1)他知道鲁肃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根据是“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船……”

(2)他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根据是“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师:“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例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教师追问:“那么他到底算得准不准呢?”

3、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

“诸葛亮下令……”“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教师追 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三)、巧妙点拨,深化探究

(1)同学们,我在读课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课文多次描写诸葛亮的语言,但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们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2)同学们,诸葛亮这么一笑,笑出了他的本领和智慧,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那么,你认为周瑜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请你把想到的写下来。

(3)写后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

三、拓展延伸

在《三国演义》中,诸如《草船借箭》这类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读完后写一篇文章,题目是:“诸葛亮神机妙算二三事”或“我心中的诸葛亮”。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_《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出自: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爱游戏app官网入口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special/597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爱游戏app官网入口 最近更新

© 卡耐基范文网 m.gjknj.com 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